别轻言新型大学“拳打985,脚踢211”

Connor 币安交易所 2025-07-24 13 0

别轻言新型大学“拳打985,脚踢211”

文 | 维辰

近日,多个省份公布了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普通类第一段平行投档分数线。今年,多所新型研究型大学虽是首届本科招生,录取分数线却比肩甚至超过了985名校——

大湾区大学物理类投档最低分为622分,只比中山大学低6分,跟华南理工大学投档最低分齐平,还超过了暨南大学(591分);

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在广西最低投档线616分,超过北京师范大学、厦门大学等名校,在湖南、江西投档线也超过多所985、211高校;

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只面向浙江招收70人,在省内的分数线只比浙江大学最低录取分数线低2分,在浙江省内高校中位居第2。

于是乎有人说,新型大学“拳打985,脚踢211”,传统大学“被踩在脚下摩擦”,看起来挺像那么回事儿。

别轻言新型大学“拳打985,脚踢211”

看热闹的同时,也要看门道。高校投档最低分和排位,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考生对高校的认可程度,然而,不能粗暴将分数线与学校吸引力画等号。

展开全文

最核心的,抛开投档数谈投档最低分,就是耍流氓。举个例子,从广东的物理类投档人数来看,中山大学为2500人、华工为2793人,大湾区大学仅为80人,投档数多,分数线自然会下降。而3所新设的新型研究型大学首批招生规模不足百人,这是其“小而精”的特点决定的,与“大而全”的传统综合性大学不在一个量级,只看分数线就轻言“新型大学超越老牌名校”,要比也该比得充分些。

更何况,传统综合性大学招生专业多而广,其中不乏冷门专业,新型研究型大学则多为热门专业,专业组的设置也会对分数线造成影响,不同“赛道”高校不能简单拿来比较。

新型大学“首秀”赶超不少985名校,不代表传统大学“被踩在脚下摩擦”,但第一年招生就能获得高分学生青睐,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社会认可度之高。因为在考生的视角中,参考985、211名校往年录取情况,不难弄清楚自己大概能上哪个层次的传统大学,许多人在有诸多选择的背景下填报第一年招生的新型大学,投下的其实是一张张信任票。

毋庸讳言,这么选择是有机会成本的,而使高分考生愿意“尝鲜”的关键因素在于,新型大学清晰、特色鲜明的定位。

比如,大湾区大学筹建负责人田刚院士就提到,湾大地处湾区,背靠多个国家级大科学装置等,这是湾大的优势,“湾大的发展要跟大湾区的发展需要以及地域优势相结合”,且首届师生比只有3:1,学生与教授甚至院士的接触机会远高于传统大学,去大实验室、相关科研机构、头部企业实习实践等机会也较多,因而有独特发展优势。

新型大学“拳打985,脚踢211”的捧一踩一思维背后,一方面忽视了两种类型的大学并非同质化竞争、零和博弈,而是各有长短、差异化发展——新型大学没有历史包袱和路径依赖,能轻装上阵,重新设计专业、管理体系等,机制灵活、反应敏捷,更好满足市场需求;传统大学的优势则在于历史底蕴深厚,培养质量稳定——即便新型大学之间,专业设置也各有侧重。

另一方面,虽说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,但优质教育资源依旧不足,多一些能够进入国内一流甚至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型大学,既能更好满足“上好大学”的需求,也能带动传统大学变革更新、打开更多办学可能性。

所以,何必动辄“拳打脚踢”,优势互补,携手共进不好吗?

【作者】 杨悦

南方评论

评论